本報記者代償 張鈺芸
  牆面、屋頂的綠意盎然,曾經是世博園內的一道風景線。而在“後世博”時代,立體綠化也被視為未來城市的發展趨勢,近年來在申城大力推廣。但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外接式硬碟,立體綠化建設容易、維護難,包括世博展覽館在內的綠牆都已一片枯黃。怎麼會這樣?原因到底是技術水平不達標,還是後續資金跟不上,或者是建設單位的養護意識不夠?
  最大生態洗碗機牆 枯了大半
  夏季利用綠化隔熱,降低外牆錶面附近的空氣溫度;冬季既不影響外牆得到太陽輻射熱,還能形成保溫層;更是一種天然的防支票借款火層。被昵稱為“綠牆”的立體綠化擁有眾多生態利好,近年來在申城大力推廣。而世博會主題館,即現在的世博展覽館,正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生態綠牆。但如今這堵總面積達到5000平方米的綠牆,卻有四分之三以上的面積變黃了。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世博園區,沿著世博軸向前走,就是世博展覽館,遠遠室內設計就能看到一面黃、綠、褐相間的斑駁牆面。走近一看,曾經的風景線如今卻有些寒磣。僅有左側牆面的上半部分還顯得鬱郁蔥蔥,頗有綠意,其他四分之三的牆面都是或枯黃或棕褐的枯葉。而在2010年,這一堵牆都由紅葉石楠、常綠六道木、亮綠忍冬等綠色植物構成。
  “平時好像有人養護的,怎麼會弄成這樣我也不知道。”一名在門口執勤的保安告訴記者,也許是因為冬天的緣故,所以綠牆變黃了。不過記者查閱資料發現,這些植物都是常綠喬木或灌木,只要好好養護,綠葉依舊可以在冬季保留。
  附近的寶鋼大舞臺也曾經以立體綠化為榮,西面和南面的牆上都有綠化覆蓋,夏季也能感受到陣陣涼風。但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寶鋼大舞臺的四面牆都光禿禿的,不見一根草葉。“沒見過有什麼立體綠化,來這裡做綠化養護的工作人員也很少。”門口的保安說。
  造綠並不難 養綠不易
  “牆面垂直綠化是立體綠化的主要類型,從工藝上分為兩種,一種是植物自主攀爬生長,比方說大樓、橋墩上使用的傳統的爬藤植物爬山虎。另一種是使用構件鑲嵌式的,在世博會後開始在上海流行。”上海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秘書處負責人告訴記者,無論是哪一種,目前在推進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挑戰。
  世博會時,立體綠化的理念得到廣泛宣傳,市民的瞭解程度有所提高,但仍有建設方有顧慮。“擔心植物難伺候,要澆水施肥,藤本植物爬得慢,不能即時成效,即便建成後有節能保溫防火效果,不如直接用保溫材料、防火材料來得簡單。”而在一些公共設施上,比方說高架、輕軌的橋墩等,有關部門則擔憂植物的根系會影響建築安全性,或者遮擋掉橋墩標號不利於管理等。不過研究數據證明,這些擔憂並無道理:綠色植物垂直綠化具生態效應,一般牆面保溫、防火材料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下轉A8版)(上接第1版)
  而在後續養護上,構件鑲嵌式的立體綠化技術含量和成本略高,這也讓一些建設單位退避三舍。“一些商業廣場在建設立體綠化後,因為考慮到區域整體形象,反而養護得比較好。但在公共領域,卻因為養護職責不明確,光照、土壤等養護條件不完善,立體綠化一建了之,大部分區或部門單位還沒有將立體綠化與地面綠化一樣列入生態環境提升的重點,養護也沒有專項經費,導致後續不到位的問題時有發生。”
  該負責人表示,根據前兩年對立體綠化的後評估,雖然本市立體綠化總體情況還行,但改善的空間仍不小。除了繼續推進建設,還需要形成規劃、建設、養護的全套體系。“立體綠化的技術已經成熟,但需要和地面綠化一樣,形成一整套的規範操作體系。”
  今後怎麼辦 還望立法
  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能夠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提升人居條件的立體綠化顯然好處多多。因此本市今年計劃完成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有關立體綠化深化立法事宜已經在調研中,期望通過立法明確立體綠化屬性、細化建設管理要求和監管職責、明確後續養護責任和完善有關罰則等。
  “過去全年的工作目標中,立體綠化被歸併在地面綠化中提出,但今年市綠化市容局的工作計劃中,將‘新建綠地1000公頃,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新增林地2.3萬畝’三項併列,可見立體綠化重視程度逐年提高,體現出造林綠化建設的系統性。”
  該負責人稱,立體綠化的扶持政策兩年前已經實施,該政策是歸併在建築節能減排扶持政策中,她同時透露,政府將考慮對後續養護工作進行資金上的補貼和扶持,有關政策正在設計並商相關部門落實。
  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立體綠化建設政府部門起著決定性作用,目前所面臨的種種困難主要是因為長效管理機制不夠健全。相關部門應該形成聯動機制,這是立體綠化跨部門的固有特性決定的。因為立體綠化既是園林綠化的新發展,又是可持續綠色建築的一部分,是綠化和建築的緊密結合。  (原標題:立體綠化為啥“有人建無人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u27fuixo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