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日,筆者冒雨來到英德市東華鎮的一個老區山村,走訪一戶住上新磚房的農戶。這是充滿陽光的家庭:郭孔勛和未婚妻滿面笑容地招呼客人。屋裡裝著幾台空調和冰箱、放著能拉貨的三輪摩托,貨架上商品琳琅滿目。他介紹說:“這裡地處當地的交通匯合處,這既是我們家也是小士多,鄉親們經過都會來坐一坐,生意好,人氣旺。”
  然而,他這幾年前的生活可以說如坐過山車一般。他因病高位截肢,中斷了電焊、修車等技術活,花光了積蓄,未婚妻也離他而去。他與老母親住進山洞,用塑料肥料袋擋風雨。
  他的遭遇得到了英德市殘聯領導的關註,也由此引發了一個“殘疾人安居工程”行動,3年來政府和社會熱心人士籌集1700萬元,令305戶特困殘疾人住上新房子。郭孔勛在熱心企業家王炳文的幫助下有了新家,市殘聯、鎮政府和鄉親們還為其購置了貨架、摩托車和漂亮的傢具。該市殘聯理事長葉翠蓮說:“我們的工作多麼有意義,能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
  “安居工程”一呼百應
  英德有殘疾人6.38萬人,其中特困殘疾人家庭在該市特困戶中占較大比重。3年前的春節,英德市殘聯領導分別帶隊到特困殘疾人家中慰問,發現不少人仍住在土坯危房裡,生活十分艱難。該市殘聯領導意識到,對這個群體僅靠慰問根本無法解決問題,重中之重是讓他們“居者有其屋”,讓其有信心、有條件發展生產走出貧困,共享英德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要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僅僅靠政府,對於經濟並不發達的英德來說無疑不現實。於是該市殘聯就發動企業家捐款6萬元,先是為一戶聾啞的單身母親建了新房。這件事給了英德市殘聯一個啟示,有了發動社會都來助殘的思路。
  殘聯組成調查組,進村入戶、拍照建檔,摸清了特困殘疾人的危房情況;同時聘請專業人員測算,對泥磚危房改樓房按每戶80平方米的標準建設,需捐助每戶資金6萬元。殘聯理事會提出:“十二五”期間,通過發動社會愛心人士捐款籌資,為全市特困殘疾人家庭解決住房。這個方案得到英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把殘疾人安居房納入政府扶貧計劃。
  社會愛心人士對這項活動的反響熱烈。時任分管殘聯的副市長陳建華在潮人經濟文化促進會一作宣傳,企業家踴躍捐款84萬元。該市湖湘經濟文化促進會、文德實業有限公司、麗江房地產等企業也捐款132萬元。省獅子會的星海和星光服務隊也加入了這項活動。
  首批24套助殘安居房在兩個月內建成,郭孔勛等24戶特困殘疾人接過新房鑰匙的那一刻,眼中飽含的是幸福感動的淚花。而每周都得到安居房的建設進度報告的捐款人,也在落成的當天來到各自捐建的殘疾人新家,向殘疾人再送紅包表示祝賀,當地鎮政府和村委也送來傢具、炊具等生活用品。同時,新居的洗手間還安裝無障礙設施,而盲人則獲贈聲響電飯煲。
  由於捐建殘疾人安居房的成效看得見、摸得著,進一步激發了企業捐資助殘的熱情。3年來,已經建305套,其中包括市政府把殘疾人安居房納入“630扶貧計劃”後資助的。
  社會助殘促殘友自強
  一天,英德盛華裡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羅耀盛來到西牛鎮興塘村,看到所捐建的聾啞人陳建州明亮的新樓房,以及門口貼著“扶弱安居垂澤德、助殘樂業永銘恩”的對聯,高興地說:“沒想到自己一點小小的愛心善行,就可以給一個家庭一個新希望!”他決定再幫扶一把,解決陳建州兒子讀中學所需的費用。
  雖然建成的是房子,而這些受惠者卻樹立了生活的信心。殘疾人賴志生想都不敢想,他家從危房變成新磚房,工程隊老闆送傢具,殘聯送輪椅。對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感恩,不僅表現在他的話語當中,也表現在他兩個弱視的女兒的實際行動上。牆上最醒目的是兩大片獎狀,包括“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
  而行善者也收穫頗豐。英德市永昌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少挺是“80後”,他與哥哥馬少吉參加捐建行動後,覺得更加瞭解社會底層的生活狀態,增強了做公益慈善的信心和動力。
  英德市殘聯的工作人員,也通過這個項目找到了工作的著力點,從大處著眼、從實事著手,為群眾“雪中送炭”。他們在建房過程中不是籌到錢就完事,而是把工作從頭做到尾,即選址、設計、監工到驗收。以6萬元建七八十平方米的安居房,這在施工隊沒多大利潤,因此他們也是以慈善為重。而捐款老闆也多從事房地產,他們一看建好的房子,就知道實際成本是多少,因此對殘聯的執行非常放心。
  葉理事長說:“我們要把好事做好做實,尤其是要保證房屋的質量,所以在鋪鋼筋的工序中要到位監督。該市殘聯工作人員不多,建一棟房子至少要到場7次,我們不可能忙得過來,就靠他們。”葉理事長手一指,這時,一部小車穩穩地停在我們面前,從司機位下來的是英德市殘疾人協會副主席賴展偉。
  他是該市鎮村殘疾人工作的300位委員之一。他們每個月僅有300元的補助,全心全意地投入為殘友服務的工作。賴展偉本人就停了藥店生意,開著自家的汽車,跑遍這個鎮300多戶殘友家庭。僅僅為了郭孔勛的建房工程,他就到工地十幾趟,在大風大雨里跌倒了也不退縮。
  除了建安居房,他還張羅了殘疾人就業孵化基地,已經招收了20多位殘友工作。他對我們說:“有政府和社會支持。殘疾人也能實現中國夢。”
  南方日報記者 林亞茗
  通訊員 黃振生 袁宇聰  (原標題:英德305戶特困殘疾人住上新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u27fuixo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